当前位置:首页 > 心理测试 >
宛新平:村里“打擂”“赛马”,群众缘何叫好|环球实时

来源:中安在线   2023-06-15 10:03:45

乡村要振兴,产业必振兴。


(资料图片仅供参考)

最近,马鞍山市在大力推广当涂县的做法,通过“赛马”机制遴选适合农村产业发展的项目予以奖励扶持,营造干事创业氛围,壮大新型集体经济。

全市推广一个县的经验做法,想必此经验必有其过人之处。

这还得从当涂县的一个镇说起。去年,当涂县石桥镇举办了首届“赛马大会”,通过对15个村的参赛项目点评、打分,评出一、二、三等奖,分别给予30万元、20万元、10万元引导资金。

“赛马”机制公平铺路,项目比拼争高下,真金白银助力项目生长……在石桥镇举办的这场“赛马大会”,让更多眼中有市场、心中有梦想的企业、村民看到了新的机遇,在加大投资、创新驱动中做强做大。作为在马鞍山市首个实施壮大村级集体经济“赛马”机制的乡镇,石桥镇的这一做法无疑是“破冰”之旅,找准了如何激发乡村产业、做大乡村经济的突破口。

有时候,打开工作局面,缺的就是一个“突破口”。所谓:方法对路,事半功倍。何以见得?一组数据,值得关注——通过“赛马”比拼、政策引导、资金加持、人才助力,如今的石桥镇,50%以上的村实现了经营性项目收入零的突破。

发展好乡村产业,壮大乡村经济,直接关系着基层的发展,联系着千家万户的幸福生活,全省上下当出真招、见实策,大胆试、大胆闯,引领产业链价值链创新链不断向基层延伸,向深处扎根,让乡村经济之花更加繁茂。

项目比拼,不仅能够扩大投资源,吸引更多的投资项目下沉到农村,更能激发人才活水,吸引企业家、大学毕业生等智慧“活水”向基层下沉,厚积人才力量。石桥镇因地制宜,通过发展甜叶菊、水产养殖业等,让好项目向下扎根,并借势当地的资源禀赋,成就了企业,也造福了地方,实现了看得见的“双赢”。产业有前景,事业有奔头,让更多的人才“转身”望向这片潜力之地,如今越来越多的大学毕业生选择回到村里工作,尝到甜头的村民干劲也更足。

进一步向深处思,石桥镇何以引人关注,关键在于发展的“含金量”。去年,全镇15个村实现集体收入增长10.33%,达到1282.56万元。“千万元村”多达十余个,这得益于石桥镇各村优质集体经济项目的逐步落地。村里“打擂”“赛马”,殷实的发展之果广泛惠及村民大众,群众连连叫好,希冀这样的好气象越来越多。

村里“打擂”“赛马”,还赛出了“实力选手”,找准了乡村产业的发力点,扎稳了乡村经济之根,这样的好思路、好办法值得复制、借鉴。

时下的安徽,村经济发展仍然存在不平衡。所谓各县有各县的“县情”、各镇有各镇的特点,各村有各村的困难,发展基层产业、壮大乡村经济,关键要找到一条适合自己的路子。石桥镇赛出速度,关键在于以“赛马”机制激活了创新的细胞,以竞争激发了项目比拼的动力。解决好乡村经济不平衡之题,就需要这种敢拼、敢闯的精气神。

实际上,这些年来的江淮,经济总量高歌猛进的同时,村经济也在不断跃上新台阶。而这背后,是一个个扎根基层、吐着“芬芳”、托举幸福的乡村产业。譬如,全椒县石沛镇石沛村的碧根果加工厂,滁州市南谯区施集镇丰山村的家庭农场,六安市裕安区石婆店镇沙家湾村的茶叶合作社……各地深耕“土味”,做强特色,擦亮名片,让更多的村民们在家门口就业,有了稳定收入,尝到了产业多元发展的“甜头”。

乡村产业发展,是乡村振兴的关键主攻项。好项目如木成林,就会成就一片经济“生态”,让集体经济有了来源,获得发展空间。当涂县石桥镇的蝶变之路,值得深悟、细品之。